我想把这种香港独有的文化在我的艺术品中呈现出来
迪嘉先生是香港著名的画家,创造了名为「Wonderland」的插画世界,他融合中西文化,将中国传统特色注入作品,创作了名为《中式沙锅》(英语:Chinese Star Pot)一系列的插画,名称取自「星战」二字英文发音的广东话谐音,作品绘画的人物除了揉合星战角色的特征,亦带有浓厚的中国元素。早前我们参观迪嘉先生在香港举办的画展《中式沙锅》,欣赏画作之余,我们亦有幸得到迪嘉先生抽空接受我们的访问,畅谈星战电影和创作趣事。
(为方便阅读,以下简称迪嘉先生为Tik Ka)
1) 十分感谢Tik Ka抽空接受我们的访问,请为读者简单介绍自己。
Tik Ka:我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,从事了十年艺术工作,一直致力呈现中西文化揉合的艺术品。我在香港最特别的时代长大──殖民时代,它带来文化融合,我想把这种香港独有的文化在我的艺术品中呈现出来,我的艺术品包括了油画、雕塑等。
2) 可以分享你创作《中式沙锅》(英语:Chinese Star Pot)的由来吗?
Tik Ka:我一直是个星战粉丝。我看到不少日本艺术家创作出以星战为基础的日本文化艺术品,包括浮世绘、日本武士化的星战人物,我很希望香港也能有自己的星战作品,而且由我亲手呈现出来。
中国的年画除了是民间美术,同时也是为家宅避邪的的门神,也有恭贺新禧的意思。 《中式沙锅》是以中国年画概念为基础,再注入星战角色元素,一个个星战角色都威武地如门神般英姿飒飒、腾云驾雾,足以见到中西文化揉合的艺术美感。
我第一个绘画的角色是Yoda大师,创作时我参考寿星公造型,大约用了3个小时就完成,我没想过他们的属性是如此匹配:寿星公与Yoda的年迈、智慧。之后我再创作以哪吒为基本元素的Luke Skywalker,再把概念伸延到往后作品。
我把完成品放上社交平台后太受好评(原本要求我创作的网站没有刊登),我更因此得到在香港、英国伦敦唐人街和台湾展出作品的机会。
▼香港画展现场
3) 有什么信息想通过作品传达给观众?
Tik Ka:期待已久的电影《Star Wars: Episode VII – The Force Awakens》终于上映,加上农历新年即将来临,希望通过作品向大家传播正面信息,亦为香港星战界贡献一分力量,燃起大家心中的星战之火。
4) 创作上有什么趣事可以跟我们分享?
Tik Ka:我希望将中国家传户晓的神话人物或传统习俗加入我的创作,同时跟角色性格匹配,例如Han Solo踏着两个车辆,喻意是他的运输生意(走私生意)货如轮转;Leia化身成嫦娥,因为她们都是公主;BB-8是葫芦、Yoda是寿星公、Luke Skywalker是哪吒等等。
最贴近Darth Vader的中国神话人物是钟馗,配合他威武的形象,意想不到这个钟馗版的Vader最受欢迎。
▼在Tik Ka笔下,星战人物化身成中国文化中守护家宅的门神
5) 星战电影有那些元素是你最欣赏的/或最能启发艺术家创造?
Tik Ka:我最欣赏的是电影人物塑造,能把多方面的元素科幻化,例如太空武士这个概念,到今日仍是历久常新。
另一样是将心态形象化,例如正邪之分,一般电影会把这个区别放在演员的样貌上:忠的帅、奸的丑。但星战电影以光剑颜色区分,红色代表邪恶、蓝色代表正义,这正是星战厉害之处。
6) 借此机会,您有什么话想对广大星战迷说?
Tik Ka:星战文化可谓影响三代人,我受亲戚影响而开始喜欢星战,我的爱女在我的影响下也开始接触星战文化。
星战电影除了是一套经典的科幻电影,也是一种精神,它有凝聚粉丝的力量,让大家共同拥护一个文化,在这强大的凝聚力下又再洐生如The 501st Legion 的专业扮装团队,身体力行来推动星战文化。
期待由迪士尼影业重启的星战电影也能传承星战文化之精彩!
▼Tik Ka的爱女在他笔下化身成 Leia 公主及可爱 Vader
相关网站:
- 迪嘉先生个人网站 / Facebook page
- 迪嘉先生另一儿童作品:Little Moon & Friends
▼画展的纪念品:《中式沙锅》利是封
备:采访时间为2016年1月初,因笔者之笔误而延至3月才发布,特别向迪嘉先生及读者们致歉。
撰文:Man Kam
记者:Joseph Chan、Man Kam
摄影:Joseph Chan